中成泵業報道,如今在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淡化水的成本在不斷地降低,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和自來水的價格差不多。某些地區的淡化水量達到了國家和城市的供水規模。
然而,在中國卻是另一番景象。事實上,隨著淡水資源稀缺性的日益凸顯,國家對海水的利用也越來越重視。從中成泵業了解到的情況看,我國淡水處理日產能為67萬噸,僅占全球的約1%。實際產量遠遠不足67萬噸,但各方諱莫如深,一業內人士估計約為四五十萬噸。我國海水淡化行業仍處于“規模小、發展慢、成本高、推廣難”階段。中國現有的海水淡化裝置卻大部分在閑置。我國大多為日產能為萬噸級的海水淡化廠,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為熱法和膜法,膜法為主流方法,外采用膜法的占60%以上。主要涉及四大技術:工藝設計能力、膜技術、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我國關鍵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很少。尤其是高壓泵和能量回收裝置等技術都很欠缺,進的納濾技術的研究則尚無進展。
因此未來高壓泵的技術突破才是解決海水淡化的關鍵,中成泵業相信,隨著技術科研的不斷發展,我們離自主開發的海水淡化工程的春天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