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平羅縣陶樂鎮總面積164平方公里,1.12萬人口,下轄10個黨支部,黨員443名。自學習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鎮黨委牢固樹立產業第一、項目推動、調整轉型的觀念,結合鎮情、推動科學發展。全鎮地區生產總值達8255.5萬元,同比增長10.6%。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6.5%、13%、11%。完成財政稅收1209萬元,農民純收入5689元,增長8.3%。引進金海永和泰、金海玉龍、華赫等十余家企業,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全區10個小城鎮建設首位。
“改造城鎮”,優化環境聚人氣。投資351.72萬元,對桃園公園進行整體改造,打通東西南北街道約4000米,鋪設排水管道555米,安裝噴灌設施一套,鋪設人行道1061平方米,建休閑亭1座,設置微地形堆放物4處,安裝路燈30盞。投資9.8萬元擴建了中心廣場,安裝健身器材18套。圍繞陶鄂公路建設工程,協調交通部門新修分路12.8公里,補修路面783平方米,草坪綠化2.87萬平方米,栽植樹木363棵,種植苜蓿43畝。硬化黃河路、向陽路、花園東街、北環路人行道3.7公里。投資42萬元對文化路、氣象路、南環路進行了柏油面硬化,對路下排水管道進行了維修,新建一個停車場2033平方米,拆除危舊房屋9888平方米,粉刷和清理城鎮環境死角18處,主要街道兩側植樹8360棵,鎮貌鎮容明顯改觀。投資130余萬元翻建改造了排污泵站,解決了多年來城鎮排污難和環境污染問題。
“解決難題”,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溝渠田林路綜合整治,建筑物統一配套的模式,完成農田節水示范方2個,改造中低產田4000畝,農溝清淤146條74.8公里,整修農路280條140公里,新建各類配套建筑物46座。投資500多萬元,完成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88戶,硬化村莊道路5.8公里,完成沿301、203省道住房圍墻粉刷25戶,新建沼氣池159座。新建及維修王家莊村農溝涵洞4座,尾水4座;砌護影視城支渠130米,新建生產橋4座,支農渠口3座,解決了多年來灌排難問題。扎實開展農村“臟、亂、差”治理工作,清理亂堆亂放102處,村村設置固定垃圾點,專人清理,村莊環境進一步亮化。整頓后進村,轉變產業方式,推廣農業種植新技術,玉米機種機收規模達3000畝,達成村企合作項目一個,全村新增小尾寒羊養殖戶3戶,建成戶用沼氣池38座,村集體增收6.3萬元。
“發展產業”,鋪就農民致富路。加強設施農業建設。建成564畝的蔬菜制種示范園區1個,主要以菠菜籽復種油葵、茼蒿、茴香為主。在馬太溝村、東園村、王家莊村分別建成1510畝、560畝、1120畝的玉米全程機械化種植園區各一個,并且在馬太溝村示范種植冬小麥160畝。為農民傳授養殖技術,幫助農民貸款發展二三產業,全鎮羊只年飼養量13萬只,肉羊改良5320只,牛飼養量1100頭,豬飼養量4536頭,禽飼養量23.9萬羽。全面做好鑫垚源萬只羊場二期擴建工作,新建單列式棚圈建設4棟1.4萬平方米、調制青貯飼料300余噸、配套機械3臺,截止目前羊只飼養量達1萬余只,出欄8000多只,存欄2500余只。
“改善民生”,構建和諧促發展。實施城鄉居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程,全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4932人,參合率100%,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886人,參保率83.2%。兌現糧食、農資、良種綜合補貼245.3萬元,兌付家電下鄉補貼資金9.8萬元,農機購置補貼47萬元,發放農村低保補助資金20.37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費3.66萬元。投資89萬元完成居民分戶供暖改造工程,保證了65戶居民冬季正常取暖。邀請縣農牧局、林業局、畜牧中心等專家到果樹園、養殖場地、蔬菜大棚基地實地培訓農村黨員干部113人,實現勞務收入32萬元。建立鎮、村、隊“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實施“平安4+1”工程建設,率先在全鎮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防、物防、技防、險防和機制防的治安防控體系,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大力實施安居工程,改造特困危房53戶,完成159座戶用沼氣,提高和改善了貧困戶生活質量。
“創新方式”,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能力。深入開展“三級聯創”、農村黨組織“評星定格”和“雙爭三定四評”活動。從致富能人、農民經紀人、養殖大戶中發展黨員3名,培養積較分子2名,進一步優化了黨員隊伍結構。推行村級“黨群民主議事”活動,完善各村委“兩會”、財務管理、村務公開、黨員學習等制度,實行村務、財務定期公開。加強村級黨組織活動陣地建設,維修改造村級黨組織活動場所3個,社區黨組織活動陣地2個。開展農村黨員“創業行動”,利用網絡資源不定期舉辦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培訓班,共培訓2期,培訓農村黨員125人。幫助社區困難家庭和“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70人,辦理《再就業優惠證》38人。繼續實行鄉鎮干部到農村掛職及大學生村官制,幫助制定村3至5年發展規劃,引導農村黨員干部搶抓中央惠農政策,通過村企合作、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徐敏)